股票的杠杆交易 悲催的咸丰帝:在位不过十一年,却净遇到倒霉事,大清还能翻盘吗_清朝_穆彰阿_杜受田
咸丰帝年轻时因一次意外摔马而致腿脚残疾,成年后资质平平,远不及其弟弟奕訢的聪慧与能力。尽管如此股票的杠杆交易,他最终却登上了大清帝国的 throne,这一历史之谜令人深思。
咸丰帝能够继位,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他在皇子中的排行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,另一个则是他的老师杜受田运用了“藏拙示孝”的策略巧妙为他铺路。据传,在道光帝晚年患病时,他决定选立一位皇储,于是召集了咸丰帝与奕訢共同入对,进行考察。道光帝的初衷是要通过与二人的对话,评估他们的治国才能。二人各自的老师在此期间也做出了策略性指导。奕訢的老师鼓励他尽可能言之不讳,而杜受田则看出了咸丰帝的才干与口才远不及奕訢,于是要求咸丰帝以泪流满面、痛心疾首的表现,展现出对父皇病情的深切关怀。
展开剩余84%奕訢在道光帝面前侃侃而谈,言辞间充满治国理政的蓝图,毫无顾虑地讨论国家未来,然而他并未考虑到道光帝身体虚弱,长时间的对话使得道光帝极为疲惫。咸丰帝则没有一言半语,仅仅跪地痛哭流涕,流露出一副对父亲健康无比担忧的模样。道光帝作为一位深受孝道影响的帝王,最终对咸丰帝的“孝心”产生了极高的评价。相比之下,奕訢的言辞过于直率,未能展示出对父亲身体的关怀,因此在道光帝心中,他始终显得稍欠“孝道”,只能充当辅佐之位。
此外,还有一次道光帝带着皇子们去狩猎,奕訢以高超的骑射技艺,猎获了不少野生动物。反观咸丰帝,由于腿脚不便,骑射技巧也并不精湛,因此一无所获。道光帝查看成果时,看到奕訢的猎物满载,而咸丰帝却空手而归,便询问咸丰帝缘由。咸丰帝答道:“此时正值春季,万物繁衍,不忍心伤害生命。”道光帝对这一回答极为欣赏,认为咸丰帝胸怀宽广,具有仁君之潜质,于是最终决定立他为储君。这一回答,实则也是杜受田事先传授的策略。
如此,奕訢错失了皇位,咸丰帝则通过这些巧妙的表现,借着“投机取巧”的手段,登上了皇位。尽管如此,咸丰帝继位后才深刻感受到大清帝国的困境,哪怕他的能力有所欠缺,运气也似乎极其不济。实际上,咸丰帝继承的并非一片康庄大道,而是一个早已破败不堪的局面。
自乾隆帝开始,大清就实施闭关锁国政策,拒绝与外部世界接触,致使国内的技术进步滞后,迅速与西方列强拉开了差距。随着西方列强逐渐强大,它们开始垂涎中国的财富,并对清朝形成了极大的威胁。
嘉庆帝的命运同样并不顺利,他刚刚继位就迎来了白莲教起义,这场起义规模之大,历时九年,清朝不得不动用十六个省的数十万军队,花费巨资才将其平息,致使国库一度空虚。然而,清朝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财政空虚。由于土地资源短缺,人口剧增,百姓疾苦,社会矛盾激化。更严重的是,清朝的官场腐败严重,贪污横行,甚至连精锐的八旗和绿营也丧失了战斗力。
嘉庆帝虽然尝试进行改革,但其努力未能取得成效。道光帝接任后,情况更为严峻,不仅内政腐化,外部的压力也随之增加。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,英国与清朝之间的战争直接将清朝的国门轰开,随之而来的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与掠夺。道光帝一生也没有什么亮眼的成就,唯一可圈可点的可能就是平定了新疆的张格尔之乱。除此之外,清朝在道光帝的统治下,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,直至咸丰帝继位时,局势更加岌岌可危。
咸丰帝继位时,外部的威胁尚未完全爆发,但清朝的内政已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。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的灭亡,往往并非因外敌入侵,而是因内政腐化、民生困苦。咸丰帝对于这些问题深感忧虑,尤其是在清朝官场的腐化和百姓困苦方面,他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。刚登基时,咸丰帝确实怀有“振兴大清”的雄心壮志,随即开展了广泛的改革,首当其冲的便是军机处。
军机处作为权力的核心,长期以许多不作为、不称职的官员为主导。穆彰阿和耆英便是其中的代表,穆彰阿的能力被形容为“巧佞”,而耆英则更为投降,主张与外敌妥协。咸丰帝决定将这两位庸官清除,穆彰阿被斩除,永不任职,耆英则因宗室身份被罢职。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,咸丰帝还将奕訢排除出军机处,尽管两兄弟因此关系紧张,但咸丰帝不愿再与奕訢共享权力。
咸丰帝随后引入了像肃顺这样的改革派大臣,肃顺着手开始了清朝史上最为彻底的官场整顿,打击腐败,铲除不作为的官员,甚至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。通过肃顺的改革,乾隆后期的贪腐风气得到了显著遏制。肃顺还特别重视汉人的引进,认为清朝未来的出路在于重用汉族精英,逐渐改变了清朝自建国以来“重满抑汉”的政策,开始将汉人提升到重要的政治职位,曾国藩、左宗棠、胡林翼等人,都是通过肃顺的推荐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然而,正当咸丰帝企图通过整顿和改革重振朝纲时,太平天国的起义爆发了。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,起义迅速席卷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区,威胁到清朝的心脏地带。太平天国与嘉庆帝时的白莲教起义有所不同,组织更加严密,战斗力也更为强悍。为了应对太平天国,咸丰帝提出“以汉制汉”的策略,依赖汉族官员组织团练,训练民间武装力量来与太平军抗衡。通过这种方式,曾国藩等汉族官员被赋予了重任,最终这些人也为平定太平天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然而,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朝带来了巨大的破坏。经过长达14年的战争,虽然最终胜利,清朝却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。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、财产损失和社会动荡,几乎耗尽了清朝的国力。与此同时,太平天国的起义也暴露了清朝体制的深层问题,尤其是地方权力的膨胀。为了平定叛乱,咸丰帝不得不将军权下放,逐渐形成了地方督抚权力膨胀的局面,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。
然而,清朝的危机并不仅仅停留在内乱之中,随着列强的逐步侵扰,咸丰帝在外部的压力下也屡屡犯错,最终导致了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。
发布于:天津市